大皖新闻讯 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开幕,在安庆古城倒扒狮皖江文化馆,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梅戏海报电影艺术展9月20日开始对外展出,展期一个月。此次展览展出图片近百幅,分设两岸三地七仙女、香港电影黄梅浪潮、上海月份牌年画与黄梅戏等不同主题,全面展现黄梅戏辉煌时期的历史画卷。
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严凤英、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电影《天仙配》,一炮而红,风靡全国。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繁华影业公司摄制第二代《天仙配》,发行时改名《槐荫记》,男女主角分别是严凤英弟子董文霞(宿松人,饰七仙女)、王少舫弟子夏承平(安庆人,饰董永)。与此同时,香港邵氏、台湾国联也分别拍摄黄梅调电影《七仙女》,两岸三地持续演绎来自安庆的戏曲热度。
1956年《天仙配》在香港九龙上映,掀起黄梅热潮,导演李翰和配乐师王纯被这股热潮感染,邵氏公司开始投资拍摄电影《貂蝉》,《天仙配》的音乐元素直接被王纯拿来创作,成为《貂蝉》电影配乐,大获成功,“掀起了香港电影近20年的黄梅浪潮”。邵氏公司又先后拍摄了《江山美人》《杨贵妃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等大制作黄梅调电影。通过香港黄梅调电影在世界华人地区的发行放映,传播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,强化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。
据策展人、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介绍,此次展览还原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黄梅戏借助电影新型传播手段所出现的艺术盛况,前辈艺术家的创新精神,对当代黄梅戏振兴不无启发。以严凤英、王少舫这些黄梅戏艺术大师为中心,向前溯源了安庆吴越街民众、钱牌楼胜利剧院演出团队对现代黄梅戏艺术的贡献,也发掘了清末民国时期桐城双喜班、潜岳良友班文献资料,老一辈艺人跟随班社在各地演出,广泛吸收桐城歌、高腔、弹腔、京剧等戏曲艺术,不懈积累,师徒传授,使黄梅戏从一个流行于灯会、庙会、市集的民间小戏,发展成为当代中国五大剧种之一。
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
编辑 张大为